“患者阅卷,我们答卷”“马背行医”用科技赋能边疆医疗
发布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10 10:38:32
“患者是阅卷人,而我们是答卷人,医院持续以‘患者信任’为标尺,用技术创新打破地域桎梏,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歌声般,遍拂草原。”
4月9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湖北省医院协会协办,2025健康中国·医院院长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蔡超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享了这家扎根边疆的“老牌”三甲医院的创新经验。
4月9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蔡超在2025健康中国·医院院长研讨会上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主办方供图。
自1958年成立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凭借其在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优势,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大学附属医院之一。在国考“指挥棒”下,该院积极调整发展方向,2024年手术总量突破4万台,其中四级高难度手术超8000台,微创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占比较往年显著提升。此外,医院将人工智能(AI)与医疗深度融合,青年专家团队在智慧化诊疗工具研发中成果频出。
面对内蒙古辽阔辖区,如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覆盖?医院以“马背行医”精神为根基,构建“三位一体”医疗协同体。通过信息化平台,基层医院可实时共享远程会诊、手术示教资源,解决病理、影像诊断等短板,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在低空无人机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紧急血液运输、救援设备投送等场景中,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空间优势,利用无人机突破交通限制,成为‘空中生命线’,展现了现代科技在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的巨大潜力。”蔡超说。
除此之外,蔡超特别强调了学科布局的重要性,该院在普外科、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如在器官移植领域,医院在获得肝肾移植资质后半年内,完成肾移植十余例、肝移植近十例,成功率100%。重症医学、核医学科等学科协同发力,攻克术后感染等难关。”
蔡超坦言,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与人才战略。医院通过“用好现有人、引进急需人、培养后来人”的策略,在院内实施“护航计划”“科主任竞聘制”等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患者的就医体验。从简化无痛胃肠镜预约流程,到设立一站式预约住院检查服务中心,再到门诊多学科会诊全面推广,细节上的改进,无不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