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协会党建 > 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2-26 10:23:57

邓小平同志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党的建设理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智慧之源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

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政治自觉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面对且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领袖们接续探索和回答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成为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性政党。他们坚持以唯物史观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和最终奋斗目标,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原则;阐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民族问题,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过程;第一次揭示了政党的实质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规律,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步。

列宁立足帝国主义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列宁认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必须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必须有严格统一的纪律。党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领导地位和作用,要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善于纯洁自己的队伍,还要有好的作风。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毛泽东建党思想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党的政策和策略,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强调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强调党内生活民主化,提出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提出三大优良作风,要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正确进行党内斗争,通过整风形式进行思想教育等。邓小平指出:“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邓小平继承前人,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在执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始终注重把党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变化、适应中国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以马克思主义实干家的实践自觉在伟大变革中实现伟大创造。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特定历史条件产生特定理论,邓小平立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历史性转折,准确把握时代大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形成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邓小平在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基础上,对党和国家发展大势进行了深刻总结。对一个时期以来“左”的错误,他反思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思考中,他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邓小平所强调的这条道路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方针必须作出相应转变,必须探索回答执政条件下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勇于自我革命的问题。这条道路是从僵化的体制、封闭的环境转变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更要改善党的领导内容、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这条道路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路,要求党的建设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必须适应伟大变革时代的要求,走出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面对时代大势,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由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现代化建设。他还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改善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他说:“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这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提出以及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正是顺应时代大势的伟大创造。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自觉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预见。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强调,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他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揭示党的执政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他说:“搞建设不能凭热脑筋,要充分照顾到客观规律……要承认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处罚。”他强调:“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思想方法,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蕴含规律性认识的重大论断。

关于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他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党正是在时刻保持清醒中始终围绕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断破解“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于组织建设,邓小平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关于核心,他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关于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

关于党的团结统一,邓小平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呢、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

一个个金句式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作出科学预见并及时解决,是“清醒剂”也是“镇定剂”,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熠熠生辉。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揭示了执政党建设规律,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政治智慧,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邓小平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与西方政党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争得民主,进而领导人民尽可能快地提高生产力,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具有突出的阶级性、革命性、批判性,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邓小平说:“过去的革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现在的建设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也在于党的领导。”这一论述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即以党为执政主体、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执政客体、以民主政体为执政工具、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作用范围。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根据历史方位的变化推进和完善科学布局。党的建设是在特定的历史方位和政治生态下进行的,经过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更加精准定位、更加合理摆布党的各项建设,使各项要素更加合理,党的建设思路和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统筹“两个大局”,在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同时,一刻不停地推进自我革命。

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实现党的建设价值追求。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始终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尤其是服务政治路线进行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由我们党开创领导,这项事业要取得最终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党,关键在于把我们党建设好。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引领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和经验。1989年,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同志说:“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朝着人类进步和解放的崇高理想不断迈进。必须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迈进。必须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抓好党的建设重点任务。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蕴含着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体现了忧党之心、兴党之责。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如何不断克服党自身存在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一论述体现的就是深刻的忧患意识,就是在这样的清醒和坚定中,党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这就是邓小平的政治智慧。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勇于创新并运用好系统的科学方法论。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体现了政治性和科学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统一。邓小平以国际大视野回应了世界政党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揭示了党加强自身建设应具有的世界眼光和宽广胸襟,包含着系统的科学方法论。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所蕴含的系统的科学方法论,重点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着力增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创造性、实效性。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