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遵义会议领悟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意蕴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2-26 10:2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历史证明,党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制度方面来讲,党的民主集中制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便是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典范。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一次完整践行民主集中制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正因民主集中制,遵义会议才得以成功召开。在会议期间,各方各抒己见、相互批评、直言不讳。面对现实问题,纵使意见针锋相对,也未出现以权压人之事;面对具体事宜,纵使主张南辕北辙,也努力使“少数正确”变“多数正确”。会议期间气氛活跃、民主充分,真理逐渐浮出水面,意见逐步整齐划一。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过程,便是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度,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哲学内涵的过程。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有逻辑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呈现。民主与集中是在个性中找共性,在个别中找一般的发展过程。社会的发展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这要求统一各种意见,尽可能地满足各种要求,在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运行,这便是集中的表现。民主集中是在具有差异的个性中找到统合的共性,在具体矛盾的个别中找到普遍和合的一般;是尊重个性与个别,保护多样与差异的象征;是寻求根本的、长远的、共同的利益及其意识的表现;是在政治实践中协调矛盾、统筹兼顾的根本保证。
民主与集中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客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其反映到原本多元化的主体身上时,各式反映的多元性便更加明显。尊重这些多元性,允许其在党内自由地表达,这正是党内民主的表现。由于党内根本、长远、共同利益的一致性,所以这决定了主体认识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民主集中是在差异的、片面的、相互矛盾的认识之中整合出反映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过程;是真理越辩越明的展现;是促进认识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判断。
深刻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哲学内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解决软弱涣散的问题。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应当尊重个体、发扬个性,拒绝自由散漫。一是要避免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二是要避免个人对组织、下级对上级消极怠工、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三是要强调纪律严明,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集中观。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应当明晰共性、整体把握。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既要避免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也要运用组织的有机性,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抓住“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有序地开展组织活动,不把“班长”当成“家长”,按照程序进行决策,确保民主活动不越矩、权力集中不出格,以规范性框架将民主的实质、集中的实效发挥出制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