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糖药使用地图”发布,新型药增长迅速,有些药几近淘汰
发布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4-23 11:07:57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苏青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过去十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增加了10倍,人数已超1.4亿。降糖药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2023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治疗糖尿病的西药就多达82种。糖友们都在使用哪种降糖药?4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diabetes》杂志上发表文章,对近8年间我国降糖药的全国采购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使用变化趋势及各地区间的使用差别,为患者选用降糖药提供了参考。
研究团队分析了2015~2022年间我国9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全国采购数据,共有以下几点发现。
降糖药整体使用量逐年增加。8年间,我国降糖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的14.45DDDs/患者(DDDs,即DDD数,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DDDs大,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说明患者已较少使用)增加到2022年的47.37DDDs/患者,且9大类药物的使用量均呈现增加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青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的记者,药物整体使用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过去8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病人多了,使用的药量自然会增加。第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在增加。过去,有相当一部分糖友不知道自己患病,知晓患病后管理血糖的意识也不强烈,常常少用或不用药,但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了解了降糖药的重要性后,就会增加降糖药用量。第三,民众对血糖的达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此前,糖友追求的血糖标准较低,整体血糖达标率也低,用药就较少,现在血糖的达标率较高,大家的标准也在提高,用药量就会增加。
不同类型药物增加趋势有所不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及复方制剂等新型降糖药和二甲双胍的使用量在迅速增长。特别是SGLT-2i,2019年采购量仅为0.08 DDDs/患者,排名最后, 2022年便增加到5.37 DDDs/患者,上升到第4位。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都是略有增长。磺脲类作为“最常用的降糖药”,其使用占比虽在9大类药物中位列第一,但占比正在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48.7%大幅下降到2022年的32.5%。
“新药物占比增加,老药物占比下降,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苏青介绍,SGLT-2i等新型降糖药不仅能满足降糖需求,还能保护心血管和肾脏,有的还有减重作用,对肥胖的糖友更友好,自然用量会逐渐增加。而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不仅没有保护脏器的作用,还存在安全性问题,容易导致低血糖。苏青说:“我们医院磺脲类药物已经用得很少,和20年前相比只有不到1/10了。”二甲双胍虽然也是一款老药,但它相对于其他药物仍有优势,降糖效果好且安全性强、适用人群广泛。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称《指南》)也将其列为了“一线用药”,因此其用量在各类降糖药中的占比一直比较稳定。
不同地区间对降糖药的使用有差异。从整体增幅来看,西南地区增幅最高,从2015年的8.25 DDDs/患者增长至2022年的34.58 DDDs/患者;南部地区的增幅最小,从2015年的15.05 DDDs/患者增长至2022年的32.83 DDDs/患者。从药物品种的占比来看,中部和西南地区使用磺脲类药物更多,东北、东部、南部地区使用新型降糖药的占比更高。
“当前不同地区间的用药差异可能与《指南》的推广力度、药物可及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苏青介绍,国内外指南都推荐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其高危因素、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时优先使用对这些疾病有获益证据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新型降糖药物,指南推广力度大的区域这些新型降糖药物使用就会多一些。
一般来说,这些新型降糖药物的费用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等要贵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使用得也就多一点。“新型降糖药在使用上的确有不断超越传统药物的趋势。”苏青介绍,新型降糖药物就是在考虑到了现有药物的不足之后进一步扬长避短所制得的,但部分效果好、优势明显的药物,如二甲双胍,仍会被持续使用。他认为,未来降糖药会持续走向“多功能”药,不仅能降糖,还能保护心脑、肾脏等器官,还可以减重,同时使用简便、安全性强。苏青说:“过去10年,复方制剂已经有了较多使用,占比在逐年增长,为糖友们带来了福音。”
最后,他建议糖友选降糖药总体上需遵循几点准则。
第一,减少易导致低血糖的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的使用,如使用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当然,对于胰岛功能比较差的患者或血糖非常高的患者,还是要使用胰岛素的。如果要使用胰岛素的话,尽可能使用低血糖风险低的胰岛素,少用预混人胰岛素及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第二,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有的药物叠加使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由于相关知识比较复杂,建议患者使用多种药物前一定先咨询专业医生。
第三,注意药物对其他器官的损伤,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肝肾功能减退,乱用药很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第四,关注药物在降糖外的获益,如能否保护心脑血管、肾脏、肝脏等脏器,能否有助减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