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

新研究:焦虑抑郁或是灯光惹的祸!专家:晚上别搞太亮

发布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0-11 09:35:34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珍玉

  近日,《自然心理健康》杂志刊登一项全球大规模关于光暴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白天过少接触阳光,或者夜晚光照过亮,都会增加患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

  澳大利亚莫纳什心理科学学院和墨尔本特纳脑与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8.7万名受试者的数据后发现,夜间暴露在光线下的人,患抑郁症风险增加了30%,而白天暴露在大量光线下的人,患抑郁症风险降低了20%。与此同时,对于广泛性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有自残行为的患者,也有类似的结果。这个发现与季节、人口、职业差异、是否有体力活动、生活在城市或农村无关。

  参与研究的凯恩副教授称,“现代人一天中大约90%的时间都在室内电灯下度过,与自然光和黑暗周期相比,白天太暗,晚上太亮,让我们的身体感到困惑。一旦人们了解到光照模式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就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并可作为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非药物手段。”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光照对人体生物钟和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调节生物钟。光线会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这些神经节细胞帮助调节人体生物钟,从而影响情绪。白天充足的阳光照射,使人感觉精神抖擞、温暖舒适、心情愉快。晚上室内的强光和高温则会破坏休息所需的黑暗环境,影响生物钟,使睡眠质量变差,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此外,夜间的室外照明,如商场和酒店外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灯牌等,也会扰乱生物钟,使人无法正常休息,心烦意乱。

  影响褪黑激素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睡眠和昼夜节律的功能。灯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完全黑暗的环境最有利于褪黑素的分泌,而足够的褪黑素能让睡眠变得更好。此外,有研究表明,偏红色光谱的灯光有利于人们保持较高的睡眠质量,而蓝色和绿色的灯光则对褪黑素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会降低睡眠质量。

  高伟说,在临床治疗中,已发现光线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积极作用。比如,痴呆患者在傍晚常会出现烦躁、焦虑、哭闹的情况,被称为“黄昏现象”,其原因就是暗光线环境下对患者的情绪影响,这时只要及时开灯,并用大瓦数灯,就能很快缓解症状。202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提出一种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即通过一定频率的闪烁灯光,通过同步大脑中的伽玛波电活动,触发大脑开启清理模式,可在大脑毒素造成损害之前将其清除。英国科学家还发现,较少的光照就能使抑郁症患者认知能力提高2.58倍。

  不过,室内灯光再亮也无法与阳光媲美,因为自然光的光谱是连续的,所有颜色的光都有。经过百万年的进化,人的眼睛在自然光下感觉最舒服。而室内荧光灯长时间照射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些不适症状。

  《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最佳的户外光照时长为夏季每天2小时,冬季每天1小时,平均为每天1.5小时。户外光照不仅会刺激大脑中“人体时钟”视交叉上核,来调节昼夜节律,还会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D,维生素D对大脑健康有多重保护功能,如神经保护、调节情绪,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人们应该如何利用光照,让自己心情更愉悦、精神更健康呢?高伟建议,需要白天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可多开窗通风接触自然光。工间或午休时,最好到阳台或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对于家居照明的布置,应是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有机组合,室内灯光颜色避免强烈的色彩对比,忌红绿搭配,同一房间灯光颜色不要超过三种,并保持颜色协调。需要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的人,室内要开大灯,同时开台灯,可选择模拟自然光的台灯。晚上睡觉前,最好用光线柔和、暖光源的灯,不要开大灯,也不要开灯睡觉,更不要熬夜。现在不少城市推出“灯光工程”,点靓了夜晚的城市,建议建筑外的灯光照射远离居民区,别搞太亮,不要过度刺眼闪烁,以不影响大家休息为宜。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总访问量: 您是今天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