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们留下的血泪嘱托 ——从“狱中八条”看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3-10-09 11:43:38
“狱中八条”诞生于重庆解放前,是对《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第七部分的总结提炼,是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遇害前总结经验教训的精华内容。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狱中八条’作为烈士们临终前给党留下的血泪嘱托,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时隔七十多年,“狱中八条”仍能为我们敲响“党性修养一刻也不能松懈”的警钟。
“狱中八条”的由来
1947年3月,国共关系完全破裂,重庆《新华日报》被封,川渝地区信息闭塞。在此背景下,1947年7月,重庆市委以摘编刻印《新华通讯稿》的报纸为基础,出版《挺进报》,主要对内发行。1948年初,根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变化以及上级指示,《挺进报》开始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国民党的各级官员手中。《挺进报》的大量发行和宣传震慑,引起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反扑。4月,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被捕叛变、市委书记刘国定经指认叛变,川东地区党组织开始遭受严重破坏,一百三十三名党员干部被捕。
被捕入狱的同志们本着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重点讨论“川东党组织大破坏”发生的原因,形成了初步的意见。战友们考虑到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官,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便叮嘱他注意搜集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有朝一日向组织报告。1949年“11·27”大屠杀当天,罗广斌和十多名狱友成功脱险。随后,罗广斌凭借记忆整理写成了《报告》并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留下了“狱中八条”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狱中八条”的深刻内涵
第一条: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川东党组织大破坏”是从高级干部开始的,“狱中八条”第一条就是关于领导成员的。他们指出:“消极了,隐蔽了,长期埋伏了,但没有工作,没有学习,没有积极地要求自己进步,逐渐在思想上、意识上产生了脱党的倾向。甚至在行动上,也反映了出来”。这说明“思想的总开关没有拧紧”是动摇、丧失理想信念的源头。
第二条: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川东党组织有的同志出现了纪律松懈的问题,尽管不是主观故意,但在客观上仍然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崇高的党性修养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长期努力终身不懈,这就包括集中性、常态性、自觉性党性教育全覆盖,以及顺境、困境、逆境下的各种实践锻炼、千锤百炼。
第三条: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盲目迷信上级不仅违反对党忠诚的政治要求,也会影响党内的政治生态。狱中同志们指出:“下级干部一般比较纯洁、热情,但斗争经验不够,始终崇拜上级,迷信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有的上级领导人高高在上、故意说大话,更使下级干部迷信上级。要明确,少数领导干部不能代表党的组织,对党忠诚是忠诚于党的组织,不等于对领导干部的个人迷信。
第四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1948年初,川东地区有的党员在农村开展群众工作时出现了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问题,没有遵循群众工作由小到大、由无到有的规律,盲目借鉴解放区的工作方法,忽视了敌我力量悬殊、武装斗争经验不足等问题,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全部失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五条:切勿轻视敌人。身处国统区的地下党员,首先要知己知彼才能战胜敌人。要学习全面抗战时期南方局共产党人在国统区熟练运用的“刚柔相济”斗争策略,也就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直接斗争与迂回斗争、侧面斗争相运用,增强对敌斗争的本领。
第六条: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狱中同志们已经总结了作风修养和坚定党性的重要关系,指出“从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较,经济问题、恋爱问题、私生活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必然地决定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是否忠贞”。
第七条:严格进行整党整风。针对上述党性修养不足的问题,狱中同志们总结出解决办法,即要求党组织严格整风,并且是经常性地注意教育、审查工作,也就是抓早抓小,让早教育、早提醒、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政治生态、社会形态、心灵状态达到健康的回归。
第八条:惩办叛徒、特务。除学习教育、整党整风等举措外,还要坚决惩办叛徒、特务。最终,叛变者在重庆解放后得到法院审判,回应了狱中同志们的期盼。
“狱中八条”的现实启示
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来理解“狱中八条”,我们发现“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和一贯要求。狱中同志们践行党性修养的思考总结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发。
忠诚于党的事业。狱中同志们忠诚于党的事业,体现在不因个人挫折或党的事业曲折而动摇理想信念。这启示我们,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无条件的,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坚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川东的一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地下党员生活环境更复杂、受到的诱惑更多,他们能够做到“个人干净”,是因为坚守住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正确处理好自律与他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
恪尽共产党员的职责。川东党组织在大破坏后,仍然在“保护城市、护厂护校、迎接解放、配合接管”中敢于担当。这启示我们,要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