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协会党建 > 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

红色家书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营养剂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3-07-24 15:58:59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决策部署,为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红色家书这一有形载体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之为、齐家之道、家国之情,成为我们党的重要红色资源和传家宝库。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必然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所蕴含的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涵养优良家风的营养,助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观,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红色家书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和谐家庭

重视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浓郁的家国情怀、深厚的家庭情结、真挚的家庭情感,折射出赓续中华文明根脉的基因密码和孝亲敬老、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也正是一个个家庭共同激荡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激发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动能、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红色家书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庭美德和赤子之心。邓小平致孙辈们:“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冷少农致母亲:“母亲,我真的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俞秀松致父母亲:“家中现在如何?我很记念。我所最挂心者,还是这些弟妹不能个个受良好的教育,使好好一个人不能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张朝燮在牺牲前给妻子王经燕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就是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余旭致父母亲:“每次小小的成绩都是你们大大的开心,也是你们不尽的关怀理解和支持一直在支撑着我勇敢地向前!”这些朴实的话语扣人心扉,让爱在家庭中流淌,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蕴含着共产党人崇高的报国之志、爱家之情、思亲之意。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建设文明家庭的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把爱党爱国爱家统一起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自觉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洪流中,用中华民族浓郁的家国情怀浸润家庭建设,用身体力行方式践行舍小家顾大家、以小家促大家的理念,用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净化家庭成员的灵魂,以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和创造的价值融汇成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促使千千万万个家庭之力汇聚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红色家书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家教

家庭教育处于教育之始,其文化源远流长、特质鲜明。家庭教育往往以家法、家规、家书、家训、家仪等承载形态赓续传递,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和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文化遗产遗存,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对家庭如何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作出深刻思考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儿女教子义方、崇尚大义的价值意涵,烙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鲜明印记。

红色家书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言传身教、严慈相济的教育之策和孜孜探求。毛泽东致毛岸英:“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刘少奇致刘允若:“你必须了解,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而应当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放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朱德致朱琦:“今后工作要求在现场工作,使你更进步才不会掉队。”赵一曼致儿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彭林初致母亲的家书中嘱托家人“要把侄教成忠诚贵重的人材,勿入下流,赌吸烟懒惰亦禁,要替他父亲复仇。”这些红色家书的字里行间记录着共产党人与亲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情感交融,以朴素而真实的话语流淌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寄托着上下求索、历尽艰辛而确立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承载着对后代的殷殷嘱托和行胜于言的精神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实施科学家教的营养,讲好红色故事、争做红色传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抓手,以家庭这一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关键课堂为依托,以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问题为导向,从孩子成长成才规律及其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征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与新时代家庭教育现实有机结合,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点、品德教育的关键点、道德养成的起始点、家庭伦理的落脚点,推动传统家庭教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衔接配合,用正确的思想引领孩子、正确的行动熏陶孩子、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教育引导孩子自小养成好思想、好德行、好习惯,增强志气、骨气、底气,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红色家书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呈现了共产党人的清正家风

家风的“家”,不仅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有着重要作用。千家万户的优良家风以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浸润和涵育修身律己、勤俭持家的价值观念,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推动着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汇聚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代代相传的价值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家书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传家之术和优良风尚。周恩来致淮安县人民委员会:“(我婶母)如果治疗无效,一切后事也请你们代为办理,但要本着节约和简朴的精神办理。”杨开慧致堂弟的“托孤信”中写道:“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毛岸英致表舅:“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陈赓夫妇致儿女们:“我们最关心你们的是不是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做对于你们的将来有极大的好处。”这些红色家书的背后,彰显了一个个革命家庭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映照着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度交织,折射出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意志品质和坚定执着的人民立场。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涵养优良家风的营养,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和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为标杆、以家风不正的反面典型案例为镜鉴,上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采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等多元方式,正确处理家庭情感与道德、法治之间的关系,厚植忠诚品格、严格修身齐家、保持廉洁操守、严守法律底线,用具有独特历史深度与文化厚度的红色家书阐事明理、教化育人、律己律人,用富于感染力与生命力的优良家风滋养家庭成员共同奋斗、治家兴业,用凝魂聚气、和顺美满的清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在全社会凝聚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增强艰苦奋斗的自觉性、激发团结奋斗的行动力。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总访问量: 您是今天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