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

5月多位名人因心梗去世!心内科专家详解高温为何心梗频发

发布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5-18 09:20:06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许顶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近日,我国北方气温迅速升高,多地升温幅度超过10℃,华北、黄淮等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最高气温达到39℃,历史少见。北京持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山东网友则调侃要热成“灿东”了……

  气温骤升骤降都是心梗高发的危险因素。进入5月,随着热浪的来袭,多位名人去世的消息冲上热搜。5月15日,年仅47岁的知名科技博主“左耳朵耗子”突发心梗去世;5月7日,著名导演万玛才旦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3岁;5月6日,古风博主江玥因心脏骤停病故,年仅21岁;5月5日,知名主持人张涛因心脏病去世,年仅32岁;此外,著名舞蹈家王堃5月3日突发心梗去世,享年82岁……他们的猝然离世,令人悲痛和惋惜。

  天热了,为何心梗会如此高发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许顶立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很多人觉得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其实极端高温下,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近来各地心内科都收治了不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入夏有点急,升温较快,人们出汗较多,血液浓缩后易形成血栓;开空调后,室内外温差增大,导致血管收缩异常;另外,天气燥热,情绪易烦躁,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也易诱发心梗。

  许顶立指出,除了气温变化,心梗的发生还与过度劳累、睡眠障碍、慢性基础病有关。目前,心梗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是普遍共识,中年人更是高发群体。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缺少睡眠,很多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肥胖、“三高”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冠状动脉内皮下脂质成分沉积的速度,也增加了血管内皮损伤、原位“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心梗发病年龄前移。例如,网红博主“左耳朵耗子”的好友梁斌在悼念他时提到,他生前对什么事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睡眠长期不好,而气温骤升或许是压垮心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研究显示,我国急性心梗患者中,超过1/3会出现不典型的疼痛症状,约1/5的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许顶立介绍,通常来讲,心梗来临前,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手臂或肩膀痛、腹痛、头痛头晕等非典型症状。

  心梗的发生,多数因为没有控制好危险因素。许顶立表示,预防心梗的发生,要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果,吃饭“八分饱”,少盐、少油、少糖,避免暴饮暴食。注意戒烟、限酒。平时避免久坐,积极参加锻炼。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夏季预防心梗应注意以下5点:

  1.补充水分。夏天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运动,流汗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天饮水量至少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

  2.不要贪凉。室内也要尽量少吹空调,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高温作业或户外运动后,不要吃冷饮、喝冰水。

  3.心情舒畅。夏天容易急躁,要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可进行一些喜静活动,练习画画、书法,听舒缓的音乐,瑜伽、冥想。

  4.别熬大夜。夏季昼长夜短,尽量不要凌晨后才入睡,要作息规律,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睡眠。

  5.控制“三高”。除了饮食控制,每天早晚要监测血压、血糖,规范用药,若出现异常波动,及时就医咨询。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总访问量: 您是今天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