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专家共编一套心身量表:5分钟测出“查不出”的病
发布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4-18 09:23:24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 袁勇贵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抑郁症科(睡眠医学科)主任 李磊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一会觉得腹部有肿物、一会觉得心动过速、一会有呼吸不畅感……频繁往返医院,但各项指标都没有异常,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怀疑一下问题是否出在了心理?一张量表也许能帮你做出判断。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袁勇贵教授团队在《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公布了由全国10余家医院15名心身医学专家共同编制的《简版心身症状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确定其可用于国人心身相关障碍的快速筛查和识别,患者5分钟内即可完成评估。
量表共包括10个问题,涉及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等10个常见心身症状,测试者可根据自己最近1个月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答案。10个得分相加,总得分男性≥8分,女性≥9分,需高度怀疑存在心身相关障碍。
量表编制的组织者,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教授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心身症状十分常见,大约10%的一般人群和40%的综合医院就诊人群存在心身症状,但大多数人只关注自己的“躯体问题”,忽略其病根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患者因所谓的身体不适反复就医,进行了各项医学检查却无法获得有效诊治,造成持续的痛苦和疾病负担。“该量表的编制,就是为了快速识别心身相关障碍,及时将患者转至心身医学科,以获得更有效的诊治。”
心身相关障碍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可以理解为,身体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根源或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心理精神问题。袁勇贵分享了一个案例:42岁的刘女士5年前莫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运动后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没查出任何疾病,此后为了“搞明白”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看了一位又一位专家,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症状却愈发严重。后经人介绍,刘女士到心理精神科就诊,才确诊为“心理应激、急性焦虑相关的应激性心肌病”。询问得知,刘女士发病前经历过至亲离去的重大变故,她非常痛苦,心理、生理应激促发急性、可逆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慢慢出现躯体化症状。
人的生理与心理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彼此互相影响。隐匿的、持久的、未得到排解的心理压力可能在身体上寻找“宣泄口”,表现出躯体症状。论文的第一作者、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抑郁症科主任李磊介绍,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身症状有以下几种:
●心血管系统:心慌、胸闷、气短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
●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
●消化系统:腹痛、恶心、腹泻等;
●全身性症状:疼痛,如腰背疼、肌肉疼痛等。
另外,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甲亢等疾病也和心理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这些疾病的诊治在心身医学专家的参与下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李磊说,从调查研究结果看,心身问题最爱“侵犯”四类人:女性,老年人,承受较大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压力的人群,A型人格(较有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和心血管疾病关系比较明确)和神经质人格(较敏感、情绪稳定性差)。
我国大众对心身疾病认识较少,大部分患者身体难受会选择去相应科室就诊,很少去看心理科。患者们也更愿意和医生描述自己的身体症状,而不愿主动诉说(或没有意识到要说)存在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使得很多心身疾病难以被发现和正确诊断,从而导致患者不停“逛”医院,却总查不出“病根”的现状。这些所谓的“疑难杂症”一拖再拖,致使半数心身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持续超过2年,带来巨大的经济、健康、精神负担。
袁勇贵提醒,如果感觉“哪哪都疼”,经常腹泻、心慌、易怒、睡眠差,多次就医又查不出病因,在消化科、心内科等专科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者,就要高度怀疑心身障碍。通过以上简易量表初筛后,得分超过“警戒线”的,建议到精神科、心理科、心身医学科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