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都是吃出来的?辣椒喊冤!
发布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2-07-12 09:45:29
哪些食品对胃肠健康的损害最大?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辛辣,认为吃了辣火锅后总会肚子疼。每次提到这个话题都有人不解,“那为啥川渝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全国最低?”“为啥我们吃辛辣食品总会肚子疼,他们的肠胃却好似铁打似的?”所以辛辣究竟是不是肠胃健康的头号杀手?别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就来为您一文解惑。
这俩食物才是伤肠胃的“狠角色”
从食管、胃,到小肠、结肠……整个消化系统都覆盖了一层黏膜,一旦受损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胃部的黏膜损伤常带来疼痛,而小肠、结肠的损伤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发大便出血等症状。黏膜损伤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黏膜溃疡、急性肠胃炎等,长期损伤还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原发病变的加重。
人体胃肠道黏膜具有自我修复力,川渝地区民众的吃辣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黏膜的适应和修复能力更强;而不习惯吃辣,或是长期不吃辣的人,胃肠道黏膜一旦接触到辛辣食品,就可能感受到比较强的刺激,甚至会损伤胃粘膜。
可以说,能吃辣的人胃肠道功能确实够铁。
其实,有两类食品对胃肠道的损伤比辛辣更甚。一是腌制食品,其含有的亚硝酸盐或防腐剂成分易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还有致癌风险;二是酒精,例如当您喝完大酒,两三天后做个胃镜,一定能看到明显的消化道糜烂甚至浅溃疡。
情绪对消化道疾病的影响 别忽视
消化道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调查发现,在引起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因素中,饮食因素仅占30%至40%,吃辣并不一定就会损伤胃肠道黏膜,且辣椒富含的辣椒素还有一定的抗癌和防癌作用。
胃肠道疾病不完全是吃出来的病,情绪对胃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不亚于刺激性食物。我们对糜烂性胃炎患者开展了全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至40%的病变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所致。例如,当我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就会感到焦虑、抑郁,同时,当下有些年轻人作息不规律,就经常受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困扰,有些患者甚至在就医时已经出现了胃出血或更严重的情况,这些都与黏膜损伤有关。
喝酒、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是年轻人存在胃肠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则不能忽视药物的影响。随着冠心病、关节炎等慢病患者数量增加,阿司匹林等一系列常见抗炎止痛药品也会损伤胃肠黏膜。中年人由于职场应酬、精神压力、服用慢病药物……渐渐成为了胃肠疾病的高发人群。
近期,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支持下,我们发布了全国首个《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其中提出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独立于系统性免疫的独特免疫器官,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如同一扇天然“屏障”,保护着胃肠道安全。而饮食不规律、吃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药物、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等,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
胃疼、恶心、食欲不振 我该怎么办?
我们的胃肠黏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多数情况下可以逐渐自愈。一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痛、胃酸、胃胀,可以到药店购买一些如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及时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和作息,以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通过服用黏膜保护剂、调节饮食方式后仍然没有改善,这时应就诊治疗,不要为重大疾病埋下隐患。
每当节假日过后,都有不少人的胃肠功能经历了一番“磨难”,此时也是消化内科的就诊高峰期。在此也提示大家,节假日期间,我们应该对肠胃更好一点,尽量按时规律饮食,别让肠胃“拼命加班”;节后应注意调节作息,平衡工作压力,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轨迹。爱吃辣的朋友可以适当吃,但要避免吃一些腌制类的辛辣食品,吃辣时千万别再喝大酒。
胃肠黏膜保护是一个“立体”的概念,需要通过饮食、情绪、生活习惯多方面共同调整。只有维护整个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才能避免疾病发生,让治疗更规范、有效。
文/李景南(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