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护士】高婧玲:真情护理十一载 天使初心永不改
发布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4-13 11:22:03
在患者面前,她是嘘寒问暖的“家里人”;
在同事中间,她是能里能外的“女汉子”;
在护理方面,她是技术精湛的“排头兵”;
她就是通辽市库伦旗人民医院高婧玲,一位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11年的护士长。
1984年出生的高婧玲,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级护理专业,2011年考入通辽市库伦旗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至今。出于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健康的敬畏,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专注的护理岗位,一干就是11年。她用11年的坚守和付出,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称赞,获得了同事和医院的认同,并多次荣获全院护理技术操作评比一等奖,以及优秀护士等诸多荣誉称号。
扎根岗位 尽职尽责
从事护理工作11年来,她始终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一心扎进热爱的护理事业,从未停止和怠慢。她常说:“医护工作者是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作为其中一员,与有荣焉。”初来医院,她住在职工宿舍,以医院为大家,以科室为小家,这就是她的真实写照。每天提前到岗,清洁卫生,协助护士长做科室管理,这是除了日常护理工作之外,她交付给自己的“日常工作”。不论哪位同事有事,积极顶班顶岗,她是护理姐妹的好同伴,是护士长的好助手。她时时刻刻鞭策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无论是严寒酷暑,不论风霜雨雪,电话铃声就是命令,只要是患者的需要,她都义无反顾,随叫随到。节假日经常被工作占据,她经常因抢救或照护患者不能正常下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她这种工作状态,最初也不被家人理解,丈夫总是抱怨她,就你忙!婆婆也总是埋怨她,每每这时,她都耐心地和家人解释:“我做的是护士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拯救的是生命,不能出现哪怕一点点的疏忽,一旦出错,就可能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我得对工作负责,为患者负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患者需要我的时候,我能离开他们吗?”经过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磨合,她最终赢得了丈夫和家人们的支持,同时家人也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让她安心地工作。
真情护理 坚守初心
静脉穿刺是儿科日常最多的工作,其实做好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婴幼儿的血管条件各异,再加上生病哭闹,一个孩子住院,四五个家属陪同,家属各执己见等情况,更为穿刺成功增加阻力。为减少患儿因穿刺失败而带来的痛苦,她下定决心苦练技术,然而这条路并没有什么捷径,唯有耐心和细心、勤学多练。在遇到血管状况特别不好的患儿时,她总是会仔细地寻找更有把握穿刺成功且留存最长时间的血管进行穿刺,经常到网上查找类似的文章与视频来取经。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穿刺技术达到了院级一流水平,“高一针”的名号,在患儿家属间、科室和医院中传播开来。
有一次,儿科来了一个患儿,此前已经在私人诊所输了三天液,血管状况特别不好,因此选择入院扎留置针,当时孩子的爸爸态度十分恶劣,扬言:“一针扎不上,就把你们医院给炸了,全砍死你们……”面对如此蛮横的家属,谁都会有心理压力,同科护士姐妹们都不敢上前,这时高婧玲站了出来,她一面安抚患儿家属情绪,一面查看患儿血管情况,并做了友好的医患沟通,经过良久的耐心寻找,终于在足背静脉网处找到一条可穿刺的血管,她迅速消毒、穿刺、固定,穿刺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跟着松了一大口气。孩子的爸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您技术真好!我刚刚实在是太急了,你们多担待点儿啊!”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她始终尊重每一位患者,也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用爱去传递有温度的护理。
从事护理工作,经常要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2018年一个夏天的傍晚,刚下班的高婧玲带着儿子在公园游玩,突然被一只蜜蜂蛰伤了,刚把蜂刺拔出还没来得及买药膏涂抹,她就接到单位通知,有一批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将要来院就诊,其中有儿童且人数不定,全员立即到位。她没有丝毫犹豫,把流泪的孩子交给爱人,立即赶往医院。
她迅速准备抢救工作,患儿陆续进入科室,发热、呕吐、腹泻、无力,一张张病恹恹的小脸儿,等待治疗时带着希冀的目光,一时间与儿子那举着肿得高高的小手并祈求她留下来的画面相重合,她的心被刺痛,泪水流了下来。但是她立即调整状态,迅速为孩子们测量体重及生命体征,快速而精准地穿刺,及时遵医嘱用药来缓解孩子们的痛苦,一个又一个患儿被成功救治,当结束工作时,她才发觉双腿已经麻木得无法移动。与当班护士交接班后她立即赶回家中,已经是深夜11点半多了。
当她打开房门,发现爱人和儿子已经熟睡,看着儿子小脸儿上睡前留下的浅浅泪痕,她的心里酸涩不已!这时,她的脑海中浮现了科室简介牌上的服务理念—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那是她和科室同事们的初心。她坚持了在取舍之间所做出的决定,也相信儿子和爱人一定会原谅和支持自己。
疫情防控 责无旁贷
2020年1月21日,临近春节,只待上完最后一个白班,就回家团聚的高婧玲,正满心期待着,因为她已经五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守岁迎新了。下午2:00,在医院新冠肺炎培训会临近尾声时,医院忽然通知,传染病房启用,因为有武汉返乡的大学生需要紧急隔离检测。这个如重磅炸弹落地般的消息,瞬间激荡着她的心灵。疫情就是命令,她丝毫没有顾虑,主动申请率先冲进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防护面屏、靴套、鞋套,一重重防护服,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她们也经常汗流浃背,为节省物资,一套防护服要穿七八个小时。“穿衣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洗手,而是上厕所!”这是后来高婧玲在给监考老师示范穿脱防护服时说的话,也是她在繁重的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这重重的保护服亦影响了她们工作进程,护目镜压着N95口罩,使得呼吸变得费力起来,呼出的热气与流出的汗水,在护目镜上蜿蜒出道道细流,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双重医用外科手套影响了对血管走向的判断;一日三餐,嘘寒问暖,是她们对被隔离者最大的安慰。在隔离病房,她不但是护理者,也是卫生员,每天为患者居室做清洁消毒,拖地洒扫,终末消毒,从楼上往楼下拎六七袋垃圾,平时没什么,但穿了这么多层,还工作七八个小时。她在隔离病房一次坚守的最长时间为9小时20分钟,几近虚脱。
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使得她每每脱下防护服时都会无比艰辛,紫外线的刺激使得面部皮肤一层层脱皮,滑石粉导致手背遍布疹子又痛又痒。为改善视线模糊的问题,在护目镜上面涂抹碘伏,但那会令眼睛刺痛流泪,时常因繁忙的工作错过饭点,方便面当真成为最方便的主食,一幢幢一件件,她都记忆犹新。因为患者入科时间不确定,有可能大半夜才刚刚脱下防护服,洗浴完又马上需要装备起来,当向患者做流行病学调查时,经常遇到患者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抗拒的情绪,她都会耐心地进行沟通,她们的付出也换来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每当听到患者说出那句谢谢你,你们辛苦了,她都会感到所有的苦都化作了甜。每次结束隔离后,冲回家看见家人们时,她都会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她觉得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对家人的亏欠,她所能做的只有将亏欠转化成一个大大的拥抱。然而家人们始终在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地支持着她,虽然有担心和疼惜,但是家人们知道,她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疫情当下,总有一群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他们为自己的家人—高婧玲护士是这群人中的一分子而骄傲和自豪。
11年的真情服务、11年的初心护理,平凡而伟大。手指上因长年抽吸注射器而起的老茧、皮肤上因经常接触消毒液而起的水泡,是她特有的荣誉勋章。高婧玲常说“只要看到患者痊愈后的笑脸和真诚的感谢,就是对于我们护士最好的褒奖。每当我们穿上白色的护士服,戴上那白色的燕尾帽就注定要沿着南丁格尔的路继续走下去,用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热心去关爱每一名需要温暖的病患。”(内蒙古医院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