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张雪梅:让平凡的护理工作更有温度

发布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3-20 14:36:29

  •  

  “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患者,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细心换回患者的舒心、放心、安心……”这是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张雪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

  张雪梅2013年护理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岗位的7个春秋,她日复一日穿行在病房里,忙碌在病床前。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服务热情周到,视患者如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竭尽全力为患者解决各种困难。她用爱心温暖病榻上的患者,用满腔热情感动患者,她让平凡的护理工作更有人性的温度。

  用心呵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张雪梅所在的科室是神经内科,神经内科病房的患者有“三多三难”的特点,即危重患者多,抢救难度大;高风险患者多,护理难度大;情绪不稳定患者多,管理难度大。即使困难重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她发现当她做到“有同理心、多思考、勤沟通”,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张雪梅(右)与同事为发热门诊患者测量血压

  韩先生是一位脑梗死的患者,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入住到神经内科。静点溶栓药物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60岁的韩先生虽说不能下床,但意识思维非常清楚,被困在那张病床上,导致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以至于护士们被他凶了好几回,大家又害怕又委屈。

  后来张雪梅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的病室与他沟通,帮助他排遣不良情绪。原来他的妻子身体有些残疾,他心疼妻子,一个家庭的主心骨被疾病束缚,情绪不稳定也情有可原吧!等韩先生病情稳定,准备出院时,她便建议他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并详细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之后,韩先生又多次来病室住院,状态及情绪都有明显好转。

  神经内科是老年病科,老年患者居多。一次值中午班的时候,她去病房准备给患者换液体,发现同病室的一位大爷正坐在床上输液,旁边没有陪护人员,她习惯性地询问:大爷,需要把床摇低一点吗?这时才发现大爷已经面部发绀。原来,由于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情况危急,她便立即给予吸痰护理及心肺复苏,并让同病室的患者家属紧急呼叫医生。在抢救老大爷的时候,他的女儿回到病房后看到现场惊恐万分,不停地哭,祈求他们一定要救救她爸爸。大爷病情缓解后,他的女儿感激不尽,逢人便说:要不是张护士的细心观察和及时抢救,她父亲很可能永远离开她了。出院时,父女俩仍多次致谢,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疫情来袭在发热门诊守护患者

  2020年新春伊始,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新春的祥和氛围时,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新年的欢庆顿时消散,变成了对武汉人民的牵挂。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携手渡过难关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此刻,在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所有医务人员严阵以待,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尽一份医护之力。而她,作为一名工作7年的医务工作者,也想尽早冲在一线,尽到护理职责。

张雪梅为病房患者发口服药

  因为直面病毒,挑战病毒,战胜病毒,守护百姓健康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

  2020年1月25日,她接到了医院的来电,从明天开始她被调到发热门诊。26日,她便带着父母的担忧来到了发热门诊,开始了在疫情一线的战斗。由于每天直接接触疑似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她在危险面前不退缩,尽职尽责、精心护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从1月26日进入发热门诊后,便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上午进病房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感受,送食物并给予配药输液,发放药品以及生活的必需品,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病房消毒。下午进病房,讲解一些发热门诊的规章制度,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作记录。夜间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医生反馈。

  按照医院的感染防护要求,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需要穿防护服,这些防护衣物能够防水、不透气,还要戴双层的乳胶手套。进出病房仅穿脱防护服、清洗消毒就需要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穿上防护服,人就像进了蒸笼一样,全身都湿透了,连护目镜里面也满是雾气,脸颊旁全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仍选择了迎难而上。寒冷的冬天,他们奔波在每一个集中隔离点,为外地返乡人员采集核酸,为防止交叉感染,每采集完一名患者都要进行手消毒,寒风刺骨,手隔着两层手套也能看见冻得通红。

  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但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因为隔离,不能回家,父母每天都要视频看看她,每每都告诉她注意安全,看着上了年纪的父母,两鬓越来越多的白发,她红了眼眶,而母亲又何尝不是眼含泪花。她也只能安慰父母“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作为一名护士,为患者解除病痛驱走阴霾是她的天职。患者消极时,她用坚强的语言激励着;患者痛苦时,她用鼓励的双手紧握着;患者垂危时,她用麻利熟悉的身影抢救着……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精神;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周而复始每天精心地护理;她用爱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带给患者健康和安详,带给患者平安和希望。(内蒙古医院协会供稿)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总访问量: 您是今天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