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当天头核磁片)
第二天上午查房时,患者的情况有了惊人的变化,意识完全清楚,大部分言语可表达出来,咬字不清,下肢活动正常,右上肢可抬起,但右手的肌力仍为0级,NIHSS评分降到了5分,复查头颅核磁提示脑梗死病灶完全显示出来了,大脑中动脉远端的血流较前改善。
(溶栓第二天头核磁片)
发病1周时,患者语言可完全表达,但不能说出长句,NIHSS评分仍为4分,复查头颅核磁多个序列都提示脑梗死面积减小,信号减低,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尚理想,复查脑彩超提示脑血流正常,且较前流速增快。鼓励坚持康复锻炼。
(溶栓1周头核磁片)
发病半个月时,患者仅剩语言功能稍差,咬字清晰,肢体运动基本恢复如前,NIHSS评分为1分,患者痊愈出院,三周双抗治疗,继续康复锻炼。
这场生死时速的抢救牵动了全院许多人的心,我院多位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的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床前探望,并做出积极全力抢救的指示,其他科室的多位主任、医护人员纷纷前来看望,在关怀的同时,都感慨治疗的及时、效果的惊人。当然,这样的成功离不开我科医护人员的通力团队合作,争分夺秒,紧密配合。也离不开其他科室的配合,特别是影像科,患者多次急需进行CT、MRI的检查,他们克服困难给予及时的妥善安排,对治疗的决策和病情的评估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其原理是神经细胞在血液完全中断,缺氧的情况下导致不可逆性肢体偏瘫甚至死亡。据2017年最新统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脑梗死治疗全球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为首选治疗。
溶栓时间窗,也就是病人从发病到用上溶栓药的时间,国家标准为4.5小时,早一分钟溶栓,就可以减少200万神经细胞的死亡,所以,在脑梗死救治中,时间就是大脑。我科在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时间方面持续改进,一旦识别急性脑卒中患者,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争取溶栓的机会。而本次时间仅在30分钟之内,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大血管堵塞的开通率较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的开通率不超过30%,颈内动脉末端的开通率不超过6%,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病变的开通率为27%,需要在早期静脉溶栓的基础上桥接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血管内血栓抽吸、动脉溶栓以及急性期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目前急诊介入治疗的时间窗已逐渐放宽到24小时。单纯通过多模式动脉内机械血管再通方法实现血管再通可达到95%,但良好转归仅45%左右,所以指南倡导的就是静脉溶栓+急诊介入的桥接治疗。
神经内科,作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的主导科室,在田文生主任以及薛梅、张俊芳两位优秀的护士长带领下,有专业的溶栓团队,24小时随时待命,设有专门的溶栓治疗室,累积了丰富的溶栓经验,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和应急预案,与急诊科、影像科合作,建立完善的脑梗死溶栓绿色通道,准确评估患者的适应症,不耽误一分一秒,已帮助众多脑梗塞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同时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各科室的配合下,神经内科也做好了急诊介入治疗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有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可立即开展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目前各个城市已绘制卒中地图,努力打造脑卒中黄金1小时急救圈,让老百姓获得卒中急救医院的信息,准确就医。当识别患者为脑血管病时应立即到有静脉溶栓及急诊介入条件的医院就诊,从急诊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给予患者最积极、最适合的治疗。